一、 项目背景
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《三亚城市总体规划2010~2020》和《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》中,明确提出了发展“大三亚湾”滨海地区,建设三亚湾滨海有轨电车系统的构想。未来“大三亚湾”跨度约为45km,串联阳光海岸、城市活力中心以及海坡商业中心等重要城市功能组团,打造三亚城市经济、文化、旅游核心区。为了支撑大三亚湾滨海交通联系,带动土地开发建设,在沿海地区必须要修建一条大容量、高品质、与景观结合良好的快速客运系统,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最佳的选择。
三亚湾滨海旅游客流较大,已经形成适宜建设有轨电车的客流走廊,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将有利于缓解日趋严重的通道瓶颈问题,改善滨海地区交通运营效率,也有利于促进土地价值提升、带动城市更新。
现代有轨电车技术成熟,建设周期短,能耗小,造价适中,运营成本低,效益好,特别是和景观环境结合良好。诸多国际知名滨海旅游城市发展实践证明,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不仅适用于城市客运交通网络的骨干系统,更因为其舒适性和技术先进性而成为旅游城市形象标志和旅游产品。
二、 建设内容
三亚市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建设方案分为近远期两个阶段:
(一)三亚现代有轨电车工程首期方案(近期)。三亚现代有轨电车首期线路(天涯海角景区~大东海广场)沿三亚湾滨海布置,总长度约为27公里,站点20个,线路大致走向:西起天涯海角景区,沿滨海路经过海坡,进入中心城区后转入胜利路,向南跨南边海大桥,终点至大东海广场。
除滨海首期线路外,还可根据情况考虑建设机场支线(长约4公里)和高铁支线(长约4公里)。
(二)三亚有轨电车系统模式(远期)。三亚有轨电车的总体定位:(1)客运职能:市域内客运服务,公共交通系统的框架基础性线路,旅游交通服务的骨干客运系统,兼顾城市公交服务;(2)城市职能:引导带动周边用地开发,促进沿线城市更新;(3)景观职能:构建城市流动风景线,打造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公交的独特名片。
现代有轨电车总体布局要求:(1)中心城区,构建三亚湾滨海旅游客运主通道;(2)对外枢纽,建立枢纽和城市核心区的便捷可靠联系;(3)外围组团,沟通中心城区和外围风景度假区及各个镇区。
三、 效益分析
现代有轨申车是现代交通发展的新趋势,是体现“科技、人文、生态、高效”的新能源交通工具,符合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需要,也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新选择。现代有轨电车(一期)起点为海口火车站,沿滨海大道,终点为新埠桥,连接海口市主要滨海地区。该有轨电车项目承担了重要的观光功能和交通功能,对于提升海口市城市形象、引导土地布局形成、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,是海口市未来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骨架,是城市旅游资源整合的纽带,以及城市空间良性拓展的龙头。
四、 投资规模
首期线路全长26~30公里,估算总投资25亿元。其中前期规划和工程设计费用0.7亿,工程造价8~10亿,车辆购置(60辆)费用12亿,征地拆迁3亿。此外,机场支线和高铁支线全长约9公里,估算总投资8亿元。其中前期规划和工程设计费用0.3亿,工程造价2.5~3.0亿,车辆购置(20辆)费用4亿,征地拆迁1亿。
五、 项目进展
三亚市已将三亚现代有轨电车工程列入《三亚市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》,各项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。
1.现代有轨电车通道预留。现代有轨电车首期线路为胜利路和滨海路,已在《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》中对两条道路的有轨电车通道做了预留,并在《三亚胜利路改造规划关键控制要素研究》中对胜利路段的有轨电车通道断面形式、线路走向和站点布局形式等内容做了前期研究。
2.线路周边土地开发准备。已编制完成的《阳光海岸规制性详细规划》中,对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两侧开发做了优化安排,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站点和周边用地的功能匹配和互动,既保证了线路客流,也给周边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和人气。
3.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规划设计。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各项规划设计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,确保三亚现代有轨电车首期线路顺利建设实施。